作者: 吴树军 朱天妤 来源: 三场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10-23
在时光的褶皱里,总有一些故事被岁月悄然收藏。王加伟的讲述,就像一把生锈却依旧灵光的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通往那个充满柴油味与汗水的年代。
钢铁"老伙计"的浪漫。“我父亲总说,他们那会儿开的拖拉机,那才叫个真正的‘大家伙’。”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在努力复现父辈口中的景象——那台浑身沾满泥土与荣光的“东方红”。
在他父亲的描述里,那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履带拖拉机,不像机器,倒更像一位从艰苦岁月中走来的老兵。它那沉重而坚定的轰鸣声,是山丹马场春天里最早响起的劳动序曲。“‘突突突——’,那声音沉得很,感觉整个大地都跟着颤。”王加伟说,“父亲管这个叫他们那代人才懂的‘硬核浪漫’。”
说起那些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老式农机,王加伟转述着父亲的比喻,忍不住也笑了起来:“那台牵引式割晒机,人坐在后面那个专门的座位上,颠簸起来五脏六腑都要挪位。调整割茬高低?全凭手上的感觉和多年的经验,父亲笑称那是在给大地‘剃头’,手艺好坏,直接关系到收成这‘发型’合不合格。”
而那些慢悠悠的播种机,在王加伟的话语体系里,有着一个格外形象的称呼——“老奶奶脚”。“它们走得是慢,慢得让人着急,”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份新的理解,“但现在回头想想,父亲他们说,那种慢里面,有一种对土地不敢怠慢的恭敬。种子进到土里,是急不来的事,你得相信土地,给它时间。”

夜班饭里的温暖。凌晨两点的马场,拖拉机的灯光像一把利剑,划破沉沉的夜幕。在我父亲那代人的记忆里,这片被灯光照亮的土地上,升腾着一种名为“夜班饭”的温暖。
父亲常说,对于他们这些农机手来说,“不吃上一口夜班饭,那一晚上都好像缺了点什么,觉都睡不踏实。”那不是什么珍馐美馔,只是用老旧的铝饭盒装着,由后勤的同志送到地头。在春寒料峭的夜里,打开饭盒,那股带着食物香味的热气,是驱散所有疲惫和寒冷的良药。他们就蹲在巨大的拖拉机轮胎旁边,或是坐在田埂上,趁着作业的间隙,匆匆扒拉几口。就是这简单的饭菜,给了他们继续奋战到天明的力量。
他记得父亲讲过一个印象极深的故事:有一年春播,遇上了罕见的连阴雨。地里泥泞不堪,机械完全无法下地。“人等天,天不等人”,为了不误农时,整个队里的人,没有一个退缩的。他们扛起几十斤重的化肥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进泥水里。雨水和汗水早就混在了一起,所有人都成了“泥猴子”,却听不到一句怨言,只有互相提醒小心的吆喝声和沉重的喘息声。
“你以为这就最苦了?不是的。最难熬的,是在拖拉机上过夜。”狭小的驾驶室,连腿都伸不直,他们只能蜷缩着,几个人轮流打个盹。“但你说怪不怪,那时候透过沾满泥点的车窗往外看,天上的星星,格外的亮,也格外的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来。”
从“烧荒”到“种绿”的转变。"说起烧草,你肯定想不到我们干过什么傻事。"王加伟突然哈哈大笑,眼角都舒展开来。
他描述起那个秋天的午后:护场队的队员们每人一把长杆铁叉,在油菜地里严阵以待。"我们有个同事叫'麦迪',个子高还当过兵,领导就让他打头阵。"
结果风向突变,火势回卷。"等麦迪从烟火里冲出来,我们都笑疯了——人被熏得看不出眉眼,迷彩服上全是洞!"他笑得前仰后合,但很快又正色道:"现在想想后怕,那时候生态意识淡薄,就知道一把火烧了省事。"
这个看似好笑的故事,却成了马场生态转型的最佳注脚。观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却最终因一次切肤之痛而变得无比坚定。
那是在王加伟自己包地种燕麦草的时候。起初,他也和当时许多人一样,心里打着节省成本的“小算盘”,图便宜买了来路不明的劣质种子。“结果呢?到了生长期,那景象真是羞煞人。”他伸出双手,清晰地比划出两个高度,“别人家田里的燕麦草,杆粗叶壮,能长到一米五,威风凛凛。我那一片,稀稀拉拉,将将没过膝盖,像害了病的孩子。”
这次惨痛的教训,成了他最生动的课堂。“那一年算是白干了,但也彻底把我浇醒了。”王哥的脸上掠过一丝懊悔,随即眼神变得坚定,“土地不会骗人,你糊弄它一时,它让你亏一年。对待土地,真是一点都马虎不得!”
这个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教训,恰恰是整个山丹马场发展理念巨变的缩影。过去,处理秸秆沿用“烧荒”老办法,图的是个省事。后来,场里大力推行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大家种植既能养地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燕麦草等优质牧草。
“现在我们才真正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感慨道,“烧掉的是短暂的方便,但种下这一片绿,既是固住了土、养肥了地,也是为我们自己建起了一个可持续的‘绿色银行’。”
如今,他成了科学种植的忠实信徒,也成了生态发展的义务宣传员。“种子一定要选经过审定的良种,这就像给土地找‘好对象’,将就不得!”这句他用教训换来的口头禅,不仅是对自己过往的总结,更是对马场绿色新征程最朴实的注脚。
站在田野上,王加伟常常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气吹式免耕播种机在田间轻盈穿梭,智慧农业平台实时监测着土壤状况。曾经需要昼夜不停犁地的"东方红",已经退役成了记忆深处的展品;"虽然再也听不到'东方红'的轰鸣,但我觉得,它就在这片土地里睡着了,化成了养分。"
廿载“两山”领航,三场在生态与经济的征程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从钢铁巨兽的轰鸣到智能农机的轻吟,从烧荒的浓烟到生态种植的绿浪,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平凡人,都在用最朴实的方式书写着"两山论"的生动实践。他们的故事,就像那些深埋在土壤里的种子,静待春天,然后破土而出,长成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网址: www.shandanjmc.com
地址: 中国甘肃山丹大马营
陇ICP备17003379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2502000124号
山丹马场 版权所有 2016-2025
农民工工资清欠投诉举报电话:189936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