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原创 发布日期: 2017-06-15
病畜体检 马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equine pleuropneumonia)又名马胸疫,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纤维素性肺炎或胸膜肺炎为特征,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典型病例呈现为纤维素性肺炎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并偶有伴发皮下和腿鞘的浆液性浸润。
病原本病的病原迄今未能阐明。在卫生状况不良,通风不好,消毒不充分时,病原可能于污染的厩舍内生存相当长的时间。
流行特点 病马和带毒马是主要的传染源,各种年龄的马属动物均有易感性,但主要发生于4-10岁的壮龄动物,1岁以下的幼驹极少发生。重型马的易感性似乎较强,病情也较严重。
病原主要存在于患马的肺组织、支气管分泌物及胸腔渗出物中,血液和其他组织中不含病原。病马在咳嗽时喷出气溶胶,可由健康马匹直接吸入到呼吸道黏膜而感染。
污染的饲料及饮水也是一种传播途径,但由于这种病原的抵抗力微弱,这种传播只有短时间的可能性,有时可见到跳跃式传播,可能是由潜伏感染所致,个别病例病愈后6个月仍可排毒。
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多见于秋冬及早春的舍饲期间。常呈地方性流行,传播缓慢。厩舍中个别马发病后,多经数天或数十天后,同群马中才陆续出现新病例,呈不规则的点状散发。厩舍里马匹拥挤、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长途运输及受凉感冒等,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0-60天。临床表现可分为2种类型。
典型胸疫 患马多无前驱症状,突然出现体温升高(40 -41℃),呈稽留热,持续6-9天或更长,以后迅速或逐渐降至常温。患马在发热的同时,表现精神沉郁,心跳加快,食欲不振或废绝。结膜潮红、水肿,呈污红色。全身震颤,四肢无力。呼吸数增加,呈腹式呼吸。病初流少量浆液性鼻液,至中后期流脓性红黄色或铁锈色鼻液。听诊时,初期出现肺泡音粗厉和锣音,继而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后期可听到湿性哆音及捻发音。
非典型胸疫 非典型胸疫中的一部分病例呈顿挫型经过,患马体温突然升高并呈现全身症状,经过2-3天后,体温迅速降至常温,其他全身症状也随之消失,恢复健康。这种康复马匹,即使置于严重患马之间也不再感染本病。另一类病例,马呈现不规则热型,先出现稽留热,后则多次反复发热,症状表现也较复杂,这往往是由于患马继发并发症(肺化脓、胃肠炎等)的结果,继发并发症的病例,多预后不良。一般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病死率为5-15%。
病理变化 典型胸疫病变主要可见纤维素性肺炎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脏常有相当大的硬度,切下肺组织可沉于水中。肺切面表现各期肝变(红色、灰白色)的特征,间质变厚增宽,呈现大叶性肺炎变化。各期肝变互相交错,呈大理石样。继发感染的病例,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或化脓灶,或形成空洞。肺坏疽时,病灶内充满污秽绿褐色具有恶臭味的粥样物。发生胸膜炎时,胸腔内积有大量淡黄色渗出液,并混有黄白色纤维素絮状块附着于胸膜、隔及心包上或与肺相粘连。此外,心脏、肝脏及肾脏常可见到变性,胃肠粘膜及浆膜出血,脾脏及淋巴结呈中度急性肿胀。
防治措施 本病如能早期确诊,早期应用黄色素、新胂凡纳明静脉注射是治疗本病惟一的特效疗法。同时实施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大多数患马可以治愈。
平时应加强马匹的何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措施,提高马匹的抵抗力。当马群中发生本病时,应立即隔离患马及疑似患马,限定同群马匹的活动范围,避免与其他马群接触。每日早晚各测温1次,以便及时检出患马及疑似患马。污染的马厩、运动场及用具等可用20-40%氢氧化钠溶液或3%来苏儿溶液消毒。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只能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网址: www.shandanjmc.com
地址: 中国甘肃山丹大马营
陇ICP备17003379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2502000124号
山丹马场 版权所有 2016-2025
农民工工资清欠投诉举报电话:189936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