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原创 发布日期: 2016-10-06
秦
场境为月氏游牧地。
西 汉
文帝三至四年(公元前177年~前176年)
月氏被匈奴击败,西迁,场境属匈奴浑邪王地。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至焉支山(亦名燕支山、胭脂山,今名大黄山)止,杀卢侯王、折兰王,俘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等,斩首八千余级,汉军损失十之六七。
秋,单于震怒,欲诛杀浑邪王、休屠王。两王恐惧,共谋降汉。因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斩杀之,合并其部,率四万余众降汉,大马营草滩始为汉朝官牧地。后设大马营、永固、新城三城堡,成犄角之势,并设烽火台27处。
东 汉
安帝永宁元年(120年)
上郡沈氏种羌进占武威、删丹(今山丹),西掠张掖。6月,护羌校尉马贤率万人堵击,初战失利,死数百人。次日复战,获胜,斩首一千八百级,俘干余人,余众皆降。
桓帝延熹三年(160年)
青海烧何种羌出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入据张掖郡,攻陷删丹城东南的巨鹿坞,被护羌校尉段颞击败。
西 晋
穆帝永和六年(350年)
前凉张祚置汉阳守马牧于今马营墩(军马三场西)一带,以守牧地。《五凉志 沿革》载:汉阳大草滩即指古之大马营草滩,东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南屏祁连,北据胭脂(即焉支山),大马营草滩正处祁连、胭脂两山间。
南 北 朝
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
北魏设牧场于大马营草滩,马逾二百万匹,驼近其半,牛羊则无数。
隋
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六月,炀帝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者。七月,经大斗拔谷东还。山路险隘,风雪晦冥,文武官员饥饿沾湿,士卒死者大半。
唐
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突厥族阙可汗原与李轨连和,后又附于隋西戎使者曹琼,与之共击李轨,兵败,逃至大斗拔谷,被李轨消灭。
武德二年(619年)
唐安兴贵俘李轨,平河西,大马营草滩入唐帝国版图。
太宗贞观七年(633年)
太宗契苾何力同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钧征讨吐谷浑,获大胜后驻军祁连山下,扼守大斗拔谷隘口。李大亮申报朝廷,太宗遣特使于大斗拔谷犒劳大军。
贞观九年(635年)
唐将李靖等平定吐谷浑,朝廷在大斗拔谷犒赏军队。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冬,吐蕃大将悉诺罗攻大斗拔谷,入犯甘州(今张掖),焚掠而去。
开元十五年(727年)
正月,河西节度使王君趁吐蕃军远行疲惫,率军随其后,出大斗拔谷。遇大风雪,吐蕃军冻死者甚多,君派人间行入敌后,烧路旁草,吐蕃军马无饲草,死大半,被君击败。
开元十六年(728年)
河西节度使萧嵩使其副将杜宾客率强弩手四千,于祁连城(今马营墩)击败入侵吐蕃军,俘大将一人,残部四散入山中。
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吐蕃围凉州(今武威),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不得军心,奔甘州,被西突厥沙陀部杀死。吐蕃占大草滩。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
冬十月,张义潮发兵收复河陇十一州,山丹大马营草滩重归唐版图。
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
唐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死,中原动乱,唐政府无暇西顾,回鹘乘机占甘州、删丹等地。
宋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
五月,西夏赵德明遣其子元吴率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甘州,占删丹。大马营草滩归西夏。
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
大马营草滩蝗虫大起,食禾殆尽。
元
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年)
元朝政府派千户一人负责大马营草滩放牧事务。
明
太祖洪武四年(1372年)
征西大将军冯胜克复河西,大马营草滩归入明版图,为官办牧场。在草滩边沿挖壕二百里,与民分界。
洪武八年(1376年)
重修大马营城堡,堡墙底宽三丈,顶阔八尺,高三丈。
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
都御史刘璋命卫都指挥武振修白石崖渠。
弘治十五年(1502年)
重修大马营城堡,创复公署(场部)、仓廒、马厩、室宇4100余所。
弘治十七年(1504年)
再建大马营城堡、仓廒、住房等。
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巡抚都御史杨博主持修筑山隘、增设烽火墩台、疏浚白石崖旧渠。白石崖渠水流至大马营城堡东南,灌田38顷有奇。
清
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
五月,羌民入据百帐大草滩(即大马营草滩),康熙帝派靖逆侯张勇率军御之,羌退,张勇驻大草滩。
康熙四年(1665年)
青海蒙古厄鲁特部酋长怀阿尔赖因洪水开市,欲得大草滩驻牧,率弓弩手三千,驱马数千,移帐白石崖口外之野马川,进据大草滩、焉支山,屯驻定羌庙,甘凉交通中断。
冬,游击王进宝以奇计击破怀阿尔赖,随即于永固筑城驻守,进宝为副将。
康熙八年(1669年)
置永固城守备,统领马步兵322名,改洪水游击为参将,增马兵100名。
康熙十年(1671年)
置马营墩守备、把总各一员,统领马步兵148名。次年仍改洪水参将为游击,部分兵员裁拨永固。
康熙十四年(1675年)
青海蒙古厄鲁特部乘隙进入河西,永固营副将陈达抵御,阵亡。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改大马营守备为游击,增戍兵500人于大马营,控扼雪山要道。
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
改永固、马营墩守备为都司。
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年)
提标马场原在大草滩,乾隆元年放牧孳生马群。后因马多地狭,提标成元震于是年移徙至古佛寺(今民乐双树寺)。十八年(1753年),复迁至大马营。
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七月,游牧于大河坝一带的藏族部落分股进入甘州,提督胡超大破之于永固城下,随即增兵防守扁都隘口。
九月,谪戍新疆的林则徐被召回京,旋受命署理陕甘总督。十二月到达甘州后,协助甘肃提督加强防务,并同往大马营马场视察养马情况。
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
二月初七日,俄博回民暴动,进入甘州、山丹,马营墩把总马林响应,三月十五日占马营墩,十六日占永固、黑城(今山丹霍城)及山丹县城。永固马步守军亡126名,伤67名,损失粮食3570余石。
五月,甘凉道黎献收复山丹县城。是月初四日,献率军进击马营墩,杀回众四百余人,余众奔扁都口,献追至大通界而还,永固、黑城随即收复。
八月,暴动回民由俄博进入牧场,攻杀牧兵,夺取营马三百余匹,把总韩天福驰追夺回百余匹。
同治十年(1871年)
十一月初四日,祁连山中大股回兵进入永固、霍城一带,烧杀抢掠。永固协副将扎拉芬督兵500名迎战于河西寨。初八日,官兵夜袭蔡家墩,遭伏击失利,伤亡83人,千总李文渊战死。次日,扎拉芬整队复战,诱回兵至永固城南,获胜,回兵伤亡惨重。
同治十一年(1872年)
五月,扎拉芬进击活动于大马营、花寨的回军。十八日,会战于高峰寺山下,回军败退至大草滩。十九日,扎部会合甘州标兵再战,初战时标兵内叛,官兵失利,阵亡85人,二十日复战,官兵枪炮齐轰,历三时之久,回军失败,夜奔扁都口外。
同治十三年(1874年)
回军近万人,由扁都口大举进击,永固副将某(满族),不谙兵事,不战而破。回军占永固后进围洪水,赖军民和协,城得保全,回军遂西向肃州(今酒泉)。
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
整修扁都口等关隘,设兵防守。
光绪十一年(1885年)
七月,大草滩大雨雪,山区庄稼受灾严重。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闰五月,回军占据北大通,游击王有德遁逃,陕甘总督令甘州永固城副将派兵严防扁都口。
中华民国
民国5年(1916年)
3至6月,大马营草滩滴雨未落,赤地百里,牧草不生。
民国8年(1919年)
10月,陆军部委任虞奎武为山丹大马营"陆军部甘肃种马牧场"场长,牧场归陆军部军牧司管辖。
民国17年(1928年)
河州回民暴动,官兵屡剿,其势愈炽。凉州镇守使马廷勃又叛,甘州镇守使马麟(回族)奉命东征,至永昌,兵哗变,围攻凉州。其中一连乘机西攻山丹、洪水,团总郭文修等指挥民团阻击,回众退走扁都口。经短时休整,回兵
会合金厂砂娃及回教徒,于7月22日(夏历六月六日)攻陷大马营,杀害场兵及眷属106人,掠去官马数百匹(一说2000余匹)及私马若干。
民国29年(1940年)
7月,山丹军牧场(场部在永登松山)派课员朱涤新、甘肃省政府派技士李怀全到大马营分场勘定场界:东至定羌庙及永昌县属土沟、毛家庄,西至民乐县属六合村、何家庄,南至祁连山麓,北以滩边各村民地为界,约540万亩。
民国30年(1941年)
实行"以马代丁"。为给山丹军牧场补充马匹,规定应征壮丁交马抵丁。初,一马抵二丁,后改为一马抵一丁,验收条件苛细,贫民不堪负担。
民国31年(1942年)
军政部、甘肃省政府共同勘定场界:东至五头坝,西以童子坝河及旧壕沟为界,南至祁连山分水岭,北以大黄山麓及壕沟为界。全场面积约420万亩。
是年春,山丹军牧场大马营分场改组为独立军牧场,归军牧部直辖。
民国33年(1944年)
5月,马步青将马1329匹、牛羊6600余头(只)及所占大马营场区土地和皇城滩一并献于国民政府,山丹军牧场场长宋涛受命接收。
民国34年(1945年)
民国29年至是年,山丹军牧场引进伊犁种公马20匹。
民国35年(1946年)
6月1日,山丹军牧场归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管辖。7月,宋涛离任,石庭桂任场长。
民国36年(1947年)
引进美国摩尔根种公马一匹。
民国37年(1948年)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视察山丹军牧场。
民国38年(1949年)
9月,解放前夕,场长石庭桂乘车去武威,在甘新公路山丹东20公里处遇车祸身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和西北军政委员会遵照毛泽东主席"要完整无缺地把玉门油矿和大马营军马场接收下来"的电示,派第二兵团的王果三、王文森等率部接管军马场。接收官兵605人,其中中校6人,少校5人,上尉17人,中尉23人,少尉11人,准尉19人;士兵上士63人,中士27人,下士64人,上等兵221人,一等兵149人。接收马9763匹,牛59头,羊2305只,耕地9720亩。场区总面积约500万亩。
是年底,山丹军牧场以青稞为主要原料,试产白酒5625公斤。
1950年
1月23日,西北军区后勤军牧部派来张允义任副场长,苏万华任副政委。2 月派来王承先任政委。尔后,第三军派来干部9人。
2月,正式组建西北军区后勤军牧部山丹军牧场,全场有现役军人583名。
2月,军牧场成立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有共产党员8名,共青团员7名, 支部书记苏万华。
4月,成立场务管理委员会,由15人组成,王承先、苏万华、张允义、王继超、赵子霖为常务委员,王承先为主任委员。
8月,国民党旅长某、团长马仲元、清水营长马彦彪三股残兵600余人,活 动于祁连山区。12日至17日,其中二、三十名骑兵袭击山丹军牧场在马营沟放 牧的第41群,抢走军马3匹,马鞍3副,毡衣3件,步枪1支,子弹20发,手榴弹3颗。
是年,首批3台美式福特轮式拖拉机到场;全场向部队输送军马880匹。
是年,场区开展整风运动,参加运动的干部78人,占干部总数的90%。
1951年
选送钟兴渭等12名兽医、畜牧人员到兰州接受专业培训。
场区试行生产责任制。
场区推行马匹人工授精新技术。
全年为部队提供军马750匹。
全场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共捐献人民币1200多万元(旧币,1万元合今币1元),黄金4.4两,白银42两,银元160块。
全场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查出特务余党杨玉田、谢保贤等人。
1952年
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托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军区派员解决山丹军。
牧场场界纠纷及混牧问题。经工作团与甘肃、青海两省以及毗邻地县代表、山丹军牧场代表协商,并经现场勘察、定界、标图,于是年9月6日签署《山丹军牧场与门源、永昌、民乐、山丹等县牧民放牧协议书》(共19条)。为照顾群众利益,从山丹军牧场划出150万亩牧地(今皇城滩)归地方使用。11月12日,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呈报政务院,政务院以政政李字第136号复文,批准该协议书。
7月29日,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批准山丹军牧场兴建白石崖水利工程。同年,总后勤部拨给工程费8.5亿元(旧币)。该工程于9月1日开工,次年8月10日竣工。
9月,引进首批苏联顿河种公母马57匹。
场区开展"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查出有贪污问题的干部51人,战士338人。运动犯有扩大化错误。
1953年
9月,中共山丹军牧场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基层党支部4个,有党员40人。9月5日和12月初,先后召开两次党员大会。
第一台苏制自动康拜因到场。
山丹军牧场改名为西北军区司令部第一军马场。
年末,马匹存栏数达11438匹。
1954年
1月,总后勤部第三次马政会议制定出"办好军马场,逐步实行企业化,以适应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的马政工作方针。
政治委员王承先赴苏联考察顿河马的饲养管理。
8月1日,马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现役军人就地集体转业,改供给制为工资制。
年底,东、西滩各成立一个卫生所,分别设于大河坝和甘泉子,每所配医助1人。
1955年
1月12日,总后勤部为军马场制定的经营目标是:于1956年达到自足,并争取上交利润。
9月,场区试种冬小麦失败。
是年,第一军马场改名为总后方勤务部山丹军马场。
1956年
5月底,山丹军马场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
9月8日;遵照中央指示,总后勤部决定将山丹军马场交农垦部管辖。
1957年
3月2日,农垦部正式接管总后勤部山丹军马场,改名为国营山丹牧场,田凤岐任场长,庞建业任党委书记。党政工作接受张掖地委领导,庞建业为地委委员。农垦部制定的办场方针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农牧工相结合。
是年,首批12台国产牵引康拜因和8辆苏制汽车进场。
场区第一座气象观测站在二分场(钟鼓山墩)建成。
苏联畜牧、农机专家及匈牙利农机专家到场解决马绦虫病及拖拉机修理保养等疑难问题。
各分场成立中共党总支委员会。
华南和东北农垦局选调百余名农机技术人员支援山丹牧场。
10月,场区开展反右派斗争,持续到次年上半年,逮捕法办12人。
1958年
2月25日,国营山丹牧场召开第一次中共党员大会,参加会议的党员144名,会议历时17天。
4月,国营山丹牧场奉命接收西藏军区转业军官574人。
8月20日下午3时40分,狂风自西北来,霎时电闪雷鸣,冰雹纷落,大如核桃。20分钟后,三分场砖瓦窑地区近万亩农田如同石碾轧过,颗粒无收。
10月,庞建业任山丹县大炼钢铁指挥部副总指挥。
11月,顺利完成41户牧民公私合营,牧户入股马613匹,骡、驴23头,牛、骆驼2438头(峰),羊23969只。
是年,首次实现粮油自给,并上缴盈利148.03万元。
12月,国务院授予国营山丹牧场"农业生产满堂红"光荣称号。
1959年
4月,场区对部分农作物试施磷肥。
8月,场区第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在五分场成立,招收学生43名。
10月,红泉沟管道在三分场建成,这是场区第一条地下输水管道。
11月30日,牧场召开第二次中共党员大会,与会党员431人。
12月,国务院授予国营山丹牧场"农牧业两年满堂红"光荣称号。
是年,场区第一个文艺演出队在总场成立。
国营山丹牧场卫生所升格为职工医院。
一分场畜牧业大丰收,受到国务院表彰。
1960年
2月25日,国营山丹牧场召开首次中共党代会,与会代表83人。会议提出"以牧为纲,农牧并举;以猪为纲,猪鸡并举;以种畜为纲,土洋并举;大力发展猪鸡马牛羊;同时又要大抓饲料,发展农业;既要增产,又要节约;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3月,国家移民局局长杨虎臣代表王震部长来场解决一些干部被批斗的问题。
5月,国营山丹牧场奉命接管山丹县大马营公社3个大队,接收人口3329人。次年5月交归山丹县建制。
6月,牧场自办的农垦大学开学,次年停办。
甘肃新闻电影制片厂在场区拍摄纪录影片《马场新闻》和《武装骑兵》。这是影视单位首次来场拍片。
10月,因涉阴谋武装叛乱的反革命组织;生活福利委员会;案,牧场职工被逮捕13人,开除党籍4人,撤职、降职6人。
是年,山丹县派工作组在场区开展整场运动,执行"宁叫人吃草,不叫红旗倒"的极左主张。15人被捕判刑,分场级以上干部多数被斗。加之全年旱灾严重,马匹大量倒毙,农业歉收,致使4830名职工离开牧场,另谋生计。
1959年5月至1960年6月,场区接收来自兰州、新疆等地的灾民、移民、支边青年等计10001人。
1961年
6月8日,国务院批转总参谋部、农垦部关于将下放给各省、区的军马场收回交总后勤部和农垦部共同经营管理的报告。
8月,总后和农垦部组成东北、西北和西南3个工作组(张连城为西北组成员),与有关省、区办理移交手续。山丹牧场改称总后勤部山丹军马场,归军队建制,由总后、农垦部共同经营管理。任命场长张俊臣,政委庞建业。
8月,朝鲜派人来场接马,这是马场首次输出援外马匹。
年末,存栏马匹8990匹,比1949年接收时少1673匹。
1962年
2月28日,总后勤部为军马场制定"以农业为基础,以军马为主体,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经营方针,并明确了三项任务:办好农业,实现饲料、口粮自给;大力生产各种优良骡马;帮助各军区建立军马生产基地。
8月24日,场区降大雪,平地雪深尺余。即将成熟的农作物被覆盖,大马营等地的树木被压断枝条。
8月,山丹军马场中学撤销,两个年级49名学生集体转学到山丹一中。
是年场区开展争创"四好连队"活动。六分场每一农业工人平均生产粮食4.05万公斤。
国务院授予六分场良种站"畜禽良种化、无疫病站"称号,授予山丹军马场"全国农牧模范马场"称号。
1963年
场区开始大面积种植春小麦。
中央军委批准总后勤部为军马场制定的"以骡马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经营方针。
1964年
2月27日,山丹军马场召开第二次党代会,与会代表101人。
7月,总后勤部司令部、政治部、军马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各马场认真学习推广山丹军马场二分场马三队的放牧管理经验。该队马匹繁活率达81.7%,被总后勤部树为全军标兵连队。他们总结的养马"十会"和"五勤五要"内容, 被写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试用教材 《养马学》。
7月1日至8月5日,完成山丹军马场总体规划,编报了《山丹军马场总体规划说明书》,编制出1965年至1970年规划方案。
8月,以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陈雷、政治部副主任辛斧为正副团长的 "四清"工作分团进场,场区开始进行"四清"运动。
10月1日,二分场马三队队长张开国参加北京天安门国庆观礼。
存栏马12066匹;是年开始大群繁殖骡子。
是年,奉命精简职工700多人,多为女职工。
1965年
9月5日,山丹军马场向中央军委报告毗邻地区牲畜进场混牧情况,请求妥善解决。10月9日至19日,总后勤部张令彬副部长来场检查工作,了解这方面情况。12月16日,甘肃省委、省人委转发李培福副省长作的《关于总后勤部张令彬同志召集有关县、社干部解决山丹马场场群关系问题的报告》。
是年,山丹军马场在大马营成立科研所,1971年迁至石圈子。
1966年
5月,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视察部队途经山丹军马场,接见了场领导。
7月,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来场视察工作。21日,在杨成武代总参谋长主持下,邱会作向甘肃省委汪锋书记汇报山丹军马场场界、混牧、水利建设(水源使用权)以及"三五"期间给马场增加1000名牧工问题。汇报时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在座,汪锋、杨成武讲了话。杨成武途经山丹军马场时接见了场领导。
8月,朝鲜派人来场接种马20余匹。
六分场农业连续高产,被总后勤部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10月,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自青海西宁迁至甘肃山丹王家庄,原山丹军马场机关并入局机关,原6个分场改编为3个团级军马场,即山丹军马一、二、三场,伊吾、贵南、贺兰山3个军马场也划归该局管辖。青办军马局局长庞建业,政委王品一;一场场长张连城,政委白光勋;二场场长董兆德(未到职),政委张忻;三场场长陈海清,政委张守法。
是年,军马局中学在山丹军马二场成立。
场区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
1967年
3月24日,中央军委批复总后勤部党委并告各军区:同意"文化大革命"中,军马场不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一律进行正面教育。山丹军马场"四大"历时百日结束。
6月24日.确定一、二、三场场界。
9月,军马局第一所完全中学在局所在地王家庄建立。
山丹各军马场先后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10月,军马局召开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28人。
10月3日至12日,经总后勤部批准,总后军马部在青办军马局召开直属马场人工牧草栽培和草原改良经验交流座谈会。会议由军马部委托青办军马局庞建业局长主持,各办事处军马生产管理局、直属军马场、肇东牧草良种实验站的代表出席,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草原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派人参加,共47人。配合会议举办了牧草样品展览,参观了山丹军马二场草原实验站和马三队。
1968年
1月,经总后勤部批准,青办军马局组建山丹军马四场。任命董兆华为场长,贾志高为政委。
1月,青办军马局所属山丹各场接收安置北京、重庆、西安等地知识青年600多人。
1月26日,总后勤部召开第二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军马局98名代表出席会议。会上,山丹军马二场三队被树为总后系统标兵。
8月,总后勤部撤销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编制,原青办军马局拨归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建制领导。
1969年
4月,西办军马局与永昌县、八一农场合修西大河水库,库容量为6800万立方米,协议规定每年给军马四场配水2000万立方米。
5月17日,场区遭受晚春大雪袭击,致死马骡100余匹,牛300余头,羊2000余只。
7月28日,西办军马局召开山丹场区生产现场会议,同时调整和划定各场场界。
10月,根据总后勤部命令,贺兰山军马场划归总后勤部"五 · 七"劳动学校领导,场部机关撤销,主要领导人调回西办军马局,对外仍保留贺兰山军马场名称。
11月,总后勤部副部长张令彬再次到场检查工作。
解放军后勤学院政委阎捷三代表西安办事处来场检查工作。
1970年
1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203部队"五 · 七"磷肥厂筹建处。磷肥厂建于陕西省略阳地区,归西办军马局建制。
3月,西办军马局机关60余名干部转为现役军人。
5月,一号水电站开始修建,装机容量1260千瓦。1973年4月建成投产。
7月,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芦南樵来场检查工作。
8月5日,总后勤部企业部副部长杨虎臣来场检查工作。
10月,西办军马局在陕西省延安地区筹建延安军马场。
1971年
2月,西办军马局机修厂升为团级建制,铁军任厂长,果德山任政委。
4月,总后勤部企业部副部长赵光三来场检查工作。
年末,山丹各军马场军马骡存栏总数达20256匹,是1949年以来马骡存栏数最高的年份。
1972年
9月,西大河干渠输水隧洞5000多米、引水渡槽160多米建成通水。
10月,西办军马局奉命将延安军马场移交陕西省建制。
11月22日,总后勤部通知,贺兰山军马场恢复原建制,由西办军马局管辖。军马局任命铁军为该场场长兼党委书记,牛公元为政委。
1973年
3月,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带部队到山丹场区拉练,在军马三场场部住一星期。
9月1日,据总后勤部指示,西办军马局将略阳磷肥厂交陕西省。
10月,西大河水库竣工,开始蓄水。
11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山丹军马场沿祁连山北坡的11条沟,约110万亩草场,划为山丹军马场与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共牧区,同时要求共牧中保护军马场在这些沟内的设施。
1974年
5月,二号水电站开始修建,装机容量1260千瓦,1977年5月建成发电。
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冼恒汉视察河西途中,在军马一场接见了局、场领导。
1975年
7月初,一、二、三场分别召开第一次中共党代会。
10月11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决定,撤销西办军马局,组建兰州军区军马总场,归兰州军区建制。次年1月16日,兰州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按此决定发出通知。
10月21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通知,将伊吾军马场从1976年1月1日起归新疆军区后勤部建制。12月5日至17日完成交接。
11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通知,逊克等21个军马场移交所在省 (区)管理。西办军马局所属贵南、贺兰山两个军马场,分别移交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2月,先后交接完毕。
年底,局职工医院医务楼落成,这是场区建起的第一栋楼房。
1976年
4月23日,组成兰州军区军马总场临时党委和常委会。张连城任总场场长,张守法任政委;张开国任一场场长,郑来刚任政委;曾少春任二场场长,何志根任政委;周述基任三场场长,刘承先任政委;王喜魁任四场场长,马景忠任政委;果德山任机修厂政委。
7月7日,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吴翕、马克来场办理接交手续。
8月1日至12日,军马总场举行首届职工运动会。
12月,军马总场无偿支援唐山、天津地震灾区马、骡4000匹。
是年,场区共出场军用和民用马、骡7935匹,是1949年后出场马、骡最多的一年。
1977年
6 月4日,军马总场机修厂管理员李有福在民兵实弹投掷中为抢救他人光荣负伤,荣立一等功。1979年6月22日,兰州军区党委授予他"雷锋式的干部"称号。
7月8日下午3时许,三场五、六、八队部分农田遭强冰雹袭击,灾后地面绿浆成溪,绝产面积达3万亩。
是年,军马总场第一幢教学楼落成。
1978年
5月10日凌晨,场区发生严重霜冻,气温降至-9.2 ℃,地温降至-12.5℃。军马一场冰冻层厚达1厘米。已出苗的8万亩农作物遭灾,绝苗面积3000亩。
8月16日22时56分,民乐县城东南发生五级地震。六度区主要包括民乐
县南丰公社的张连庄、炒面庄和山丹县霍城公社的西坡、泉头村及山丹军马三
场一带,三场有几处烟囱、围墙倒塌。
8月,八一电影制片厂《蒙根花》剧组来场拍摄外景。
1979年
5月14日至6月14日,军马总场场长张连城,参加农垦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的代表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畜牧业。
5月16日,经总后勤部与农林部协商同意,兰州军区军马总场的顿河种马共73匹,按转帐手续移交给山东省畜牧局。
5月30日至6月1日,军马总场召开第一次中共党代会,与会代表87人。
5月30日晚,军马一场露天电影场发生特大爆炸案,伤67人,亡14人,后破案。
6月,中共中央秘书长胡耀邦看了关于兰州军区军马总场牧农工全面发展、年年盈利的报道后,批示:"这个企业可否公开报道,我还主张好场子不但要报道,而且要奖励,政治奖励、物质奖励都要,只有这样才能实行真枪真刀的经济政策。"
8月4日,兰州军区政治委员萧华来场视察工作。
9 月1日凌晨,场区发生霜冻,气温下降到-3℃,地温降至-4℃,全场受灾面积23万亩,粮油减产1000万公斤以上。
9月12日,军马总场政治部主办的内部油印报《马场生活》创刊发行。
9月24日晚11时40分左右,山丹县霍城公社西坡大队泉头等生产队社员40多人,强抢三场七队近百亩已割晒的小麦,打伤前往阻止的三场职工11人,其中重伤4人。破案后,有3名案犯被依法逮捕。
9月,中日合拍的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在场区拍摄有关内容。
是年秋,永昌河西堡发生特大水灾,军马总场拨粮食50万公斤、服装10吨、木料50立方米,救援灾区人民。
是年,场区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及技校学生80名。解放军长春兽医大学是年起在场区招生。
1980年
2月19日,甘肃省委书记宋平来场视察工作。
4月,《马场生活》编委会组成:主任委员印廷楼;副主任委员刘昭华;委员胡贵生、王忠彦、刘华业、樊继嗣、陈长英、郑秀凤、周永亮。
5月4日,军马二场草原队培育的新品种牧草;老芒麦;获全军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5月20日,机修厂试制成功TC-5T拖车。
6月20日,一场马群转移西大河草场时,遭先期进场混牧的肃南县皇城区牧民拦截、围打,随群的96名牧工中有94人受伤,重伤24人,并被砸毁车辆、拖拉机等,损失约20万元。
7月12日至17日,甘肃省委常委与兰州军区党委常委召开联席会议。会议认为,裕固族是一个只有7000多人口的少数民族,自1958年甘、青两省划界以来,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为支援裕固族同胞发展生产,兰州军区党委决定,由山丹军马场划出18.5万亩草原,无偿归肃南县,划界栽桩,永久使用。其余地段,维持1952年政务院批准的场界。会后,就解决场界纠纷问题形成了《甘肃省委常委和兰州军区党委常委联席会议纪要》。1981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以中办发(81)第9号文件批转了这个《纪要》。
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华社记者安晓平发自兰州的报道:兰州军区党委决定将山丹军马场18.5万亩最好的草原划给肃南县。《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甘肃日报》、《人民军队》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
7月31日,兰州军区、甘肃省联合工作组来场解决草原划拨及场群纠纷问题。工作组由甘肃省副省长张建纲、兰州军区顾问刘建功、省民政局局长卫屏藩、省民委副主任马德祥、武威地委副书记范云谱、张掖地委副书记马怀西、兰后副部长李德安、兰州军区政治部群工部牛永信科长、总后工厂管理部军马生产处副处长贾大瀛等组成。张建纲任组长、刘建功任副组长。工作组召集马场与肃南县双方负责同志协商,形成《兰州军区军马总场一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草场界线议定书》。
8月,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高林来场传达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军区党委常委联席会议精神。
8月1日,军马总场举行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4项比赛的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参赛的男女运动员有200多人。
8月,兰州军区派解放军某部168团300多名官兵来场维持秋收秩序,历时两个多月。
10月1日,经国家劳动总局批准,山丹军马场职工副食品价格补贴按纯牧业县标准(8元)执行。
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吴翕、副政治委员刘清海到场检查工作。
11月,甘肃省副省长王秉祥来场处理山丹军马场与肃南县皇城区草原界线问题。
1981年
6月,马、驴精液冷冻技术在二场试验成功,开始用于生产实践。
7月至9月,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山丹军马一场拍摄故事影片《牧马人》。
7月31日至8月5日,军马总场举行第三届职工运动会。
8月26日,甘肃省畜牧兽医学会马场分会成立。
8 月,军马总场中学小学生足球队作为张掖地区冠军队参加甘肃省七单位小学生"萌芽杯"足球锦标赛,夺得冠军,荣获萌芽杯。
10 月,兰州军区召开首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山丹军马一场三队团支部及4名先进个人分别受奖。
军马总场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作为安置待业青年的专门机构。各场、厂也相继成立该机构。
机修厂研制组完成国家一机部下达的草籽收获机械设计任务。
场区开始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536名技术人员评定了技术职称。
1319名干部参加政治考试,成绩优良。
场区开始接收电视。
是年遭受大旱,粮食总产仍达3000万公斤,仅次于大丰收的1980年。
场区全面实行财务包干制。
年末,出场军骡马1225匹,并派人将骡马送往部队。
二、三场清油开始精炼。
12月19日,张掖地区行署和军马总场协商制定《爱社爱场护秋团结公约》。
12月31日,甘肃省体委、教育厅授予兰州军区军马总场中学"甘肃省足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并颁发了证书,奖给价值300元的运动服和体育器材。
场区开展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三优一学"和"四有三讲两不怕"活动。
军马三场商业服务楼落成。
1982年
2月26日,军马总场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145人,列席29人。
3月8日,军马总场成立绿化委员会,主任刘月皓,副主任郭必荣,委员尤国相、李志厚、郝树林、胡贵生、钱光恒、脱敬德、王应俊、薛光祖、李庆恩、宇克奎、许文彬、任守文。
6月19日,山丹县公安局在军马总场礼堂召开逮捕大会,"中国劳动党"反革命集团的1名主犯和2名骨干分子被依法逮捕;4名成员取保候审。
6月,经兰后党委批准,场区73名技术干部取得工程师级技术职称。其中:畜牧师16人,兽医师16人,农艺师13人,工程师13人,主治医师13人,会计师1人,技师1人。
7月1日,参加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场总人口21449人,其中男10995人,女10454人。
7月24日,中国秦汉史学会丝绸之路考察团吉林大学柳春藩教授、华东师范学院熊铁吉教授、湖南师范学院张一中教授等,到马场考察,听取了张连城场长对马场历史的介绍。
根据中央紧急通知和全国统一部署,场区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全场组织办案人员129名,查出200元以上的案件110起,其中千元以上的15起。
军马总场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10个小组,开始进行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
1983年
2月24日至3月4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召开全军农副业生产会议,军马总场受到三总部表扬,军马总场高级农艺师荆克政在会上受奖。
2月25日,兰后精神文明和"五讲四美"先进代表会议在兰州举行,马场3个先进单位的代表和22名先进个人参加了会议。
5月,兰州军区调整军马总场及所属各场(厂)的领导班子。军马总场场长张连城,政委孙云峰;一场场长张应武,政委李国海;二场场长郭必荣,政委赵超祥;三场场长王应俊,政委杜学成;四场场长脱敬德,政委马景忠;机修厂厂长李庆恩,政委秦志全。
6月14日至22日,由甘肃省外事办公室李映瑞陪同,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导演朱枫带领摄制组在马场完成影片《甘肃风光》有关内容的拍摄工作。
7月30日至8月5日,军马总场举办第四届职工运动会。8月6日进行马术表演。
3月至11月,场区开展"五讲四美"和"文明礼貌月"活动。7月21日至24 日,军马总场召开首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表彰先进单位14个,先进个人88名。
8月,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来场视察工作。
8 月1日至9日,总后勤部军需生产管理部部长张植臣来场主持召开全军马场牛羊品种改良、提高经济效益座谈会。各军区后勤部主管部门领导、兽医大学代表及来自全军16个马场的业务人员共71人参加会议。兰后副部长李德安出席了会议。
9月,场区64名业务技术干部获得兰后颁发的技术职称证书。
10月28日至30日,国家体委在呼和浩特市按国际规则举行马术邀请赛,军马总场马术队代表兰州军区参赛。王金跃获走马表演赛第一名,强巴获越障碍赛亚军。
11月24日,《马场生活》报被甘肃新闻工作者协会、甘肃新闻学会接纳为团体会员。
军马总场66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授予兰州军区军马总场"全军先进马场"称号。
是年,全场在校学生总数为7273人,为历史最高年份。
总后勤部投资在军马三场兴建的场区第一座综合饲料加工厂建成投产。
总后勤部投资50万元,在山丹军马场进行的畜牧现代化建设试点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建成网围栏6.6万多米。
1984年
3月12日,军马总场召开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与会正式代表89人,列席代表27人。
5月22日,军马总场召开第二次党代会,与会正式代表97人,列席代表19
人大会提出以后五年的任务是: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推动农业,搞活工副,三年打破徘徊,五年得到发展,走农、牧、工、商全面发展的道路。
7月10日至16日,兰州军区后勤部在军马总场召开"山丹马"品种鉴定验收暨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邀请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及地、县政府业务部门共16个单位的17名专家、教授组成品种鉴定委员会。经鉴定,将军马总场培育成功的马匹新品种定名为"山丹马"。1985年3月8日,总后勤部报经农牧渔业部同意,正式命名。马匹新品种"山丹马"被列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马驴品种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收"山丹马"为一条目。1985年7月12日,"山丹马"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10月8日,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的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是赵书润、叶桢远。
8 月27日至31日,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钱锡候和兰后副部长孙洪珍一行9人来场检查指导工作。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屺阳来场检查指导工作。
11月25日,在场区放牧的马营水管所牛群发生五号病,10天内场区发现10个疫点(队),发病牛1453头,发病率8.5%,死亡3头。兰后及总后派15人组成的工作组来场协助扑灭,至次年1月23日再未检出病牛,控制了疫情扩展。2月5日,当地有关部门验收后同意拔除疫点。1月21日,总后勤部将疫情通报全军。
是年,场区生产粮食、油籽共4542万公斤,是收成较好的年份。
1985年
3月,场区试办职工家庭农(牧)场,军马总场制定出《关于兴办职工家庭 农(牧)场及各行业承包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稿)》。
4月,军马总场农业区划成果通过甘肃省验收,并受到甘肃省表彰。
7月,机械厂设计生产的羊只药浴车通过技术鉴定,并获得兰州军区评审、批准的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
山丹军马场从佳木斯收割机厂订购4台秸秆还田粉碎机,安装在东德E512型联合收割机上,经军马四场试用,效果良好。
7月20日,中国美协理事、江苏国画院著名国画家魏紫熙,由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书画家陈伯希陪同,一行7人来场写生。
12月26日,《中国青年》和《解放军生活》杂志会同边疆12家青年报刊,联合发起的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颁奖。军马一场萤石矿职工毕道华获银质奖章,军马二场牧工刘建军、军马三场中学教师王凤英分获铜质奖章。
是年,场区遭受特大旱灾,农业绝产面积87204亩,因其他灾害造成减产229484亩,全场共损失粮油2050万公斤。
机械厂、三场五队、四场七队被评为兰州军区1985年度;经营先进单位;。
山丹县人民政府山政字(85)101号通知将马场境内的大马营城堡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
年初,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于西元来场检查工作。
3月1日,兰州军区军马总场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3月,兰州军区党委调整军马总场及所属团级单位的领导班子。总场场长郭必荣,政委刘承先;一场场长李国海,政委卢理;二场场长张希孟,政委杜学成;三场场长陈多生,政委赵超祥;四场场长脱敬德,政委郑秀;机械厂厂长夏训仁,政委薛振荣。
5月17日,总后勤部副部长宗顺留来马场检查工作。
10月20日,军马总场向培育"山丹马"的有功人员颁发奖金,场内外87名有功人员分获四个等级的奖金。赵书润、叶桢远等8人获甲等奖。
11月18日,兰后部长孙洪珍来场检查指导工作。
12月4月,兰后发出(1986)后司字第149号命令:原兰州军区军马总场改编为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
总后勤部授予兰州军区军马总场;六五;期间全军先进企业光荣称号。
山丹军马场用30头牦牛进行人工培植牛黄试验,取得成功。
由总场筹资80万元,在军马三场四队动工兴建甘泉子变电所。
年底,场区第一座300瓦电视差转台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可同时差转中央电视台两套节目和播放一套自办节目。次年10月正式运行
1987年
3月19日至24日,山丹县和军马三场分别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一等功臣臧振林烈士举行追悼会。军马总场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场职工向一等功臣臧振林、尚武斌学习。
4月,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政治委员李宣化由兰后部长孙洪珍、副部长王明清陪同,来场视察工作。
5月26日,日本客商购买山丹马50匹,供拍摄故事片《敦煌》用。
6月23日至7月8日,总后勤部副部长胥光义、兰后副部长王明清带领总后、兰后联合工作组,对山丹军马场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8月24日,中共中央代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政治委员李宣化、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等陪同下,视察山丹军马场,听取了场领导的汇报。
9月,电厂饰板厂开始兴建,次年元月投产,投资71.8万元。
10月30日,军马总场正式改名为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马场管理局局长刘承先,政委孟相卿;一场场长李国海,政委曾光国;二场场长张希孟,政委杜学成;三场场长陈多生,政委赵超祥;四场场长脱敬德,政委卢理;机械厂政委薛振荣。
马场管理局中学、农牧研究所由营编制升为团编制,职工医院由营编制升为副团编制。吴彪任局中学校长;任守文任医院院长,刘华业任政委;董仁培、尚军茂任农牧研究所副所长。
马场管理局筹建复合肥料厂,设计年生产能力为一万吨。
是年起,马场管理局开始实行场(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新提干部和副团以下干部提职实行试用制度,试用期一年。
是年,马场管理局业余文艺演出队参加兰州军区后勤部师级单位文艺汇演,获得集体、个人奖11项。
山丹马的典型代表"OO"号种公马标本由兰州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专家罗文英等在兰州制成。标本大小与原马一致,外貌俊秀,形态逼真。
1988年
4月11日,二场三队一头8岁母牦牛产下两头不同品种的牛犊,一为雄性犏牛犊,一为雌性牦牛犊。这种现象为畜牧史所罕见。
4月24日,一场中学校长、初三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国际教科文组织举办的"SISS"教育评估测验活动。
5月7日至8日,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由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董占林、后勤部部长孙洪珍陪同,来场视察工作,并分别题词。洪学智的题词是:办好马场,服务国防;董占林的题词是:春风得意,天马腾飞;孙洪珍的题词是:春风化雨,丹马腾空。
8月1日,马场管理局机关办公楼建成。
8月11日至14日,马场管理局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正式代表123人,列席代表3人。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发扬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牧马人精神。
10 月,马场管理局中学高二学生陈金涛获1988年度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优胜者称号。
11月,马场管理局召开政治工作研讨会,交流论文19篇,10多万字。兰州军区后勤部《后勤政工简报》为这次研讨会出了《政工研究专辑》。
马场管理局和甘肃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音乐风光片《牧马人之恋》和电视专题片《窟窿峡的随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前者获全国第二届电视文艺 "星光杯"《百花园》专栏二等奖。
是年是场区开展畜牧创高产竞赛活动的第一年,全局4个场、80个班组达标。
马场管理局所辖5个场(厂)的10名场(厂)长、政委获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的奖励。
是年,全局战胜春涝、夏旱、秋雪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粮油总产达4172.24万公斤;社会总产值达5002.15万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税916万元。
1989年
年初,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马场管理局;售油模范;光荣称号。
1月26日,兰州军区后勤部给马场管理局发来慰问信,表彰马场在1988年取得的成绩,并奖给;金兰213;乘坐车1辆。
3月3日,经兰后批准,一、二、三、四场中学定为正营级,农、牧、工业生产单位中的30个队、4个车间和三场磷肥厂由连级升为副营级。
3月6日,南京铁道医学院职工吴舒里骑乘山丹马西进新疆,次年5月14日,山丹军马场再次无偿提供山丹马2匹。1993年12月1日,吴舒里完成骑马环行中国的计划。山丹马在环行中创连续行程1.6万公里和穿行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等多项纪录。
7月5日,经兰后批准,三场磷肥厂改编为兰后马场管理局复合肥料厂(副团级),隶属三场管辖。
7月19日至27日;马场管理局为庆祝建场40周年,举行第五届职工运动会。
8月,马场管理局成立《山丹军马场志》编纂委员会和场志办公室。刘承先任编委会主任委员,孟相卿任副主任委员;秦志全任场志办公室主任。
8月,场区1945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基金和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参加张掖地区的社会统筹。
8月19日,山丹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场区17处烽燧名列其中。
8月21日,兰后副部长周建华来场检查工作。
9月10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道义、省林业厅副厅长禹贵民一行,由张掖行署专员周明辉陪同,到马场林区考察。
10月,马场管理局第一幢住宅楼竣工,32户职工家属喜迁新居。
马场管理局摄制的电视专题片《春风得意》在全军军马场会议上交流,并在甘肃电视台播出。专题片《丝路绿宝石》作为14省区电视交流节目,在《长城内外》专栏播出。
11月7日,军马一场牛羊屠宰流水线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11月12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邹亚林来场检查指导工作。
11月10日至12日,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王茂润一行9人,来场检查指导工作。
11月20日至25日,全军军马场科技研究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马场管理局19项科研课题获总后军需生产部优秀科技成果奖,其中《全、半血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试验》获一等奖。
12月4日,兰州军区政治部、后勤部通令表彰马场管理局;老高原;先进个人60名。
12月6日,马场管理局召开建场40周年庆祝大会。与会代表181名。总后军需生产部和兰州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派员前来祝贺。到会的来宾有:兰后部长孙洪珍,政委王永林;总后军需生产部马场处处长王松年;兰后政治部主任李平安,生产部部长鲁郁文;军区政治部办公室副秘书长郭洪超;兰后军需部副部长余兆忠;甘肃电视台副台长魏成贵等。
为庆祝建场40周年,马场管理局政治部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拍摄一部《丝路绿宝石》电视片,编印一部《山丹军马场组织史资料》,出版一本《祁连明珠——山丹军马场》画册,编印一本《焉支风流四十年》征文集,举办一届职工运动会。
12月7日,马场管理局复肥厂建成投产,兰后部长孙洪珍、政委王永林亲临剪彩。首批磷铵产品由省无机化工产品质量监督站检验,确定为一级产品。
经兰州军区企事业单位职称改革办公室(1989)后司字第62号通知批准,全局21名干部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高级农艺师6人,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畜牧师5人,高级兽医师2人,高级会计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是年,全场取得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干部分别有98人和961人。
是年,全局实现"三个一;经济计划,即粮油总产一亿斤,总产值一亿元,经营利润一千万元。因全面建设成绩突出,兰后奖励桑塔纳小轿车1辆。
1990年
2月24日,马场管理局通报表彰牧业创高产活动中达标的1个场(二场)、6个连队和48个班组。
3月22日至4月10日,场区连续阴雨雪,二、三场降水分别为20.5毫米和24.8毫米,降水过多影响了春播生产。
军马四场与西北电管局联合开发公司联营的西安长乐跑马场开业,马场16名骑手和30匹山丹马受到游客欢迎。
6月25日,兰州军区司令员傅全有、参谋长迟云秀由兰后副部长周建华陪同,来场视察工作。
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马场管理局普查结果:总人口19697人,场区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213人。
7月25日,兰州军区副政委宫永丰来场视察工作。
8月16日,甘肃省副省长张吾乐在张掖行署专员周明辉陪同下视察马场。
8月25日,由加拿大农业生物系统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波姆博士、丹麦皇家农牧大学教授雅可布逊和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颜济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董玉琛研究员等15人组成的联合考察团到场考察。
8 月30日,张掖行署办39号文件转发行署专员周明辉代表行署并以个人名义给与马场相邻的县、乡、村的一封信,要求保持和发扬拥军光荣传统,搞好团结护秋工作。
10月1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马场管理局等3个单位承担的农业部"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牦牛选育和改良利用研究"在兰州通过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的验收和鉴定。
11 月,兰州军区党史资料研究员李敏杰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 《军马场奇遇》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
是年,全局粮油总产达到5334.04万公斤,实现社会总产值6610.67万元,经营利润1362.55万元,上缴税金87.86万元。
1985年至是年,共向阿富汗支援驮骡5005匹。
1991年
1月27日,张掖地区检察分院在一场礼堂召开反贪污贿赂动员大会,7名犯有贪污贿赂罪错的人员分别被依法逮捕和取保候审。
军马四场被评为全军先进农(牧)场,受到解放军三总部的通报表彰。
2月,二场待业青年张毅明和钟永萍在甘肃省中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分别以单科平均81和79分的成绩,在全省第七届护士专业172名毕业生中夺得第一名和第二名,受到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通报表彰。
在兰州军区首届大西北军旅艺术展览中,马场管理局8名作者的10幅作品入选。
7月1日,马场管理局举办党的知识竞赛,33名选手代表11个单位参赛,机械厂获第一名。
7月23日,马场管理局复肥厂万吨磷铵技改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8月21日,张掖地区行署给山丹、民乐两县发出《关于协助军马局维护秋收秩序的通知》的传真电报。
8月26日,全局开始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1992年3月底,评定工作结束,全局130人具备任职资格,其中高级职务13人,中级38人,初级89人。
9月2日,局中学开设幼儿学前班,30名适龄儿童入学。
11月4日,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超来场视察工作。
全局职工为江南洪涝灾区捐款4.64万元。
是年,场区遭受1949年来最严重的旱灾,绝产面积占种植面积的24.64%,全场共生产粮油2323.674万公斤,完成计划的47.3%。粮油单产分别为89.77公斤和46.5公斤。种植业创产值2219.63万元,占场区社会总产值的29.9%。
1992年
1月30日,兰州军区后勤部陈秀副部长带领慰问团慰问马场职工,将5万元困难救济款发给生活最困难的家庭。慰问团与局领导共同研究了救灾措施。
2月5日,48名台湾同胞来场旅游观光。
4月19日,总后勤部副部长周开迪来场慰问并视察工作。
5月10日,兰州军区后勤部科技干部先进事迹演讲团来场演讲。马场管理局中学办公室干事张伟义演讲了原二场畜牧科科长、高级畜牧师赵书润与同事们一道培育山丹马的事迹。
6月24日,军马四场遭受大雨袭击,刚剪过毛的1100多只羊被淋死,直接经济损失lO余万元。
6月,马场管理局刘承先局长作为兰州军区商务考察团成员,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行为期20天的商务考察。
9月24日至29日,甘肃省教委督导司及张掖地区、山丹县教委教研室分别来局中学检查指导工作。
9月,马场管理局设立西安政治学院函授站,招收首届政工专业大专函授生72名。
9月,局中学开办幼儿园,设大、中、小班,招收3岁半至6岁半儿童入学。
10月,一场地毯厂扩建厂房,添置设备,实现了织毯、洗染、片花、整修全套工序的配套生产。
12月28日,马场管理局召开有局、场、队主要领导参加的改革工作会议,研究并通过了1993年改革工作方案。确定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生产结构上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在经营门路上,一业为主,兼作别样;在经营机制上,变以场(厂)为主为以队为主,下放权力。次年1月8日,正式下发此方案。
是年,场区开始实施高炮人工增雨技术。5月3日至17日,组织大范围作业,场区平均降水38.6毫米,局部地区达62.7毫米,持续10个多月的旱情得到缓解。
是年,全局收获粮油4306万公斤,实现社会总产值8674万元,经营利润690.5万元。
1993年
4月25日,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精松、参谋长钱树根等一行19人来场视察工作。听取了刘承先局长所作的情况汇报后,刘精松司令员就生产经营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并为马场题词:"开拓创新,骏马腾飞"。
4月27日,马场管理局组织首批14名男女青年赴深圳务工。
5 月1日,场区首家股份制企业——甘肃卡曼石材开发有限公司在机械厂竣工投产。
5月9日,二场"飞鹰"马术团在本场进行首场汇报表演,24日参加山丹县佛山民俗文化节。
5月20日,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张志全等受省政府委托,来场颁发国有林权证,依法确定马场69.9万亩林地的四至界线。
7月,93金张掖马蹄寺旅游观光节期间,山丹军马场作为观光节的重要景区,迎接游客近万人次。
7月26日至31日,马场管理局举行"八一杯"文艺调演,6支演出队演出节目95个,二场演出队夺得"八一杯"。
8月13日,三场七队发生2.06万元现金被盗案,21日此案破获,被盗现金全部追回,两名案犯被依法逮捕。
8月28日下午4时许,军马四场1700多亩作物遭受雹灾,致使作物茎秆折断,籽粒脱落,损失粮油约15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万元。
10月1日,王家庄地区有线电视开通。这项工程投资25万元,安装900户,传送8套节目。
10月,场区开通程控电话26门,可与全国各地直拨通话。
是年,全局收获粮油5005万公斤,实现社会总产值10528.63万元,实现经营利润1105.75万元,上缴税金93.69万元。
网址: www.shandanjmc.com
地址: 中国甘肃山丹大马营
陇ICP备17003379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2502000124号
山丹马场 版权所有 2016-2025
农民工工资清欠投诉举报电话:189936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