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马场志
五、农业篇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原创  发布日期: 2016-10-07  

第一章 场区农业发展概述

民国24年(1935年),大马营设山丹军牧场(场部设在永登松山)第一分场,无农业生产。松山总场有小面积种植,目的是争取马匹草料自给。总场、分场均未设农事管理机构。民国29年(1940年)春,总场始设农事课(相当于农业科),具体负责各军牧场的农业生产。

民国30年(1941年),大马营分场开始垦荒种地,自开103.58亩,包工开垦470亩,共573.58亩。当年全部耕种,种植燕麦、大麦、青稞、豌豆。由于入夏干旱,禾苗枯死,收成不好,只收获豌豆2.24石(二石约250公斤),青稞1.74石,秸秆草1530公斤。 

民国31年(1942年),山丹军牧场(即原大马营分场,时已成为独立牧场)又开荒186.42亩,并奉命接收青海马步青在扁都口经营的农地1807.49亩,收回霍城农民强开的农地433.4亩。至此,耕地面积达到2814.47亩。

民国32年(1943年)春,开荒2000亩,至此耕地面积达4814.47亩。是年种植2296.56亩,其中青稞1900.56亩,大麦96亩,豌豆240亩,苜蓿60亩。收获青稞844.05石,豌豆143.89石,大麦69.75石,各种秸秆草74593公斤。

民国33年(1944年),开荒3500亩。春播5272.25亩,其中豌豆1616亩,大麦1440.75亩,燕麦77亩,青稞2138.5亩。农作物出苗旺盛,秋季雨水充足,作物陡长,9月中旬又遭早霜冻,绝大多数农作物未能成熟,割为青割饲料,只收获少量籽粒。

民国35年(1946年),播种面积达6798.26亩,收成较好。翌年播种6154亩,其中豌豆1556亩,燕麦4598亩。年底,场区共有耕地9720.89亩。

民国38年(1949年),耕地面积保持在9720.89亩,春播面积为4325亩,其中豌豆408亩,燕麦1020亩,青割燕麦2681亩,牧草216亩。是年,因政局动荡,人员思想混乱,生产管理不善,仅收豌豆1750公斤,亩产4.4公斤;燕麦2650公斤,亩产2.6公斤;青割燕麦草7.5万公斤,亩产28公斤;牧草4.5万公斤,亩产208.5公斤。

耕作措施上,采用二牛抬杠,翻地浅,质量差。播种无机械,全用人工撤播,撒播后耙耱即成。收割时使用人工及半畜力机械,耗时多,浪费严重。民国35年(1946年),开始施用厩肥,施用面积达2000多亩。

同年,农作物和牧草品种栽培比较试验,收集国内农作物品种133个,美国牧草品种7个,于4月6日下种,80个品种出苗,其中7个生长良好。同年还进行了农机具的改造工作,从外地购进五寸、七寸马拉步犁及马拉收割机。

根据地方文献记载,清中叶以前,场区中央白石崖渠水畅流,灌溉面积较大,后来河渠失修,渠口淤塞,水源入地。民国36年(1947年),山丹军牧场计划兴修白石崖渠,解决人、畜用水问题,并计划扩大灌溉面积,但未得到批准。

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接管山丹军牧场以后,山丹马场的农业大致经过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试办阶段、大力发展阶段、调整阶段和巩固提高阶段。

网址: www.shandanjmc.com

地址: 中国甘肃山丹大马营

陇ICP备17003379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2502000124号

山丹马场 版权所有 2016-2025

农民工工资清欠投诉举报电话:189936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