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原创 发布日期: 2016-10-07
第一章 畜牧生产概述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山丹马场自汉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养马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更为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战马。1954年以后,场区畜牧业逐步由单纯养殖军马发展为马牛羊并举、多元化经营,生产结构渐趋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特别是清代以前,在中国大地频繁的战争中,战马一直是军队作战及后勤运输的重要力量,因此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养马事业。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为适应抵御匈奴南侵的需要,朝廷在西北边郡大兴马苑(牧马场)达36所,养马30万匹。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开始,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先后出塞,率骑士10余万及私从马14万出击匈奴,大获全胜。抗击匈奴的胜利,更引起了汉帝国对养马业的重视。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频繁的战事,中原及华北地区渐无设置大规模养马场的可能,于是大马营草原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中国马政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据《甘肃通志稿》记载,在汉唐极盛时期,包括大草滩在内的祁连大草滩,曾养马7万匹以上。清嘉庆六年(1801年),马营草滩有马1.8万多匹。但到清末,仅有马7000多匹。民国18年(1929年),马场沦为马步芳、马步青的私人牧场,养马极少。民国23年,军政部又着手经营,29年正式收回,养马数量有所增加,34年养马8085匹,其中基础母马3201匹。1949年山丹军牧场解放时,有马9763匹,其中基础母马4085匹。
中华民国时期,场区没有牛羊生产的任务。1944年接收马步青的羊6606只、牛189头,场区开始有牛羊生产。
50年代前期,军马生产稳步发展。1953年,西北军区马政处下达军牧场建场方针:以数量与质量并重,繁殖与改良相结合,保证改良与育种工作顺利进行"改良草原"进行成本核算,逐步走向企业化经营。1955年,场区实现草料自给。1956年,牧业总产值达到66.3万元,占当年社会总产值的84.46%;年末存栏马11611匹;繁殖成活率由1950年的51%提高到70%;有8个改良群,3654匹改良马。
50年代末期,在"左"的思想及其经济政策影响下,牧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到1960年,因前苏联逼债,迫使国营山丹牧场形成了"以牧为纲,农牧并举"以猪为纲,猪鸡并举"以种畜为纲,土洋并举"大力发展猪鸡马牛羊"同时又要大抓饲料,发展农业"既要增产,又要节约"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由于在主观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猪、鸡上,忽视了马牛羊生产;在实践中又违背客观实际,不顾高寒地区气候条件,在无科学技术保障的情况下,盲目动用大量人、财、物,投入猪、鸡生产,造成了严重后果。猪,当年死亡9818口;鸡,孵化率仅30%,且成活率极低,造成大量亏损,1962年被迫停产。马牛羊生产也遭受了严重损失。军马存栏下降到8090匹,繁殖成活率降至39.4%。马牛羊死亡9086匹(头、只),其中马676匹,牛250头,羊8160只。1960年全场畜牧业产值下降到89.5万元,占全场社会总产值的20.03%。《山丹军马场1963年工作总结》中指出:1959~1960年大搞猪鸡为纲,违背客观条件,严重地影响了军马生产。
1961年底马场重新归军,遵照军委制定的;以军马(骡)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军马生产又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马存栏数上升到13640匹,繁活率提高到64.1%。二分场马三队1964年马繁活率达81.7%,该队第10群高达90.1%,创造了全军军马繁殖成活率的最高纪录,被总后勤部树为标兵连队。1968年末,山丹军马场和全军45个企业化马场提前一年实现了总后勤部制定的;军马场在场军马发展到10万匹,年产马骡2万匹的发展规划,达到了平时军马补充自给自足的要求。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称赞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1971年末,场区马匹存栏达到高峰,共20256匹,军马保育水平达到99%。同时牛羊生产也得到很大发展,年末存栏牛11538头,羊25460只。
1976年11月,山丹军马场无偿支援唐山、天津地震灾区马4000匹,年末存栏马13776匹。
1984年,山丹马;培育成功并获奖,时有马8878匹。
80年代以来,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形势,军马生产大幅度裁减,主要任务是"山丹马"保种和满足部队少量需求。至1993年,马匹存栏3856匹,牛18907头,羊33153只,畜牧生产的重点转向牛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时期,场区工农业经济崛起,发展迅猛。1993年,工农业产值占全场社会总产值的89%,畜牧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严峻挑战。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山丹军马场畜牧业生产为国家和军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49年至1993年共出场军用马骡53046匹,民用马骡86390匹,合计139436匹。据现存资料统计,1962年至1989年,场区畜牧业实现利润3565.34万元,占全场同期总利润的40.09%。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畜牧业一直占场区经济的主导地位,积累了大量资金,为其他各业的起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之后,畜牧业在品种引进和改良、产品综合利用及降低成本等诸方面作了艰苦努力和探索,维持了自身的生存,并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原料,是场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网址: www.shandanjmc.com
地址: 中国甘肃山丹大马营
陇ICP备17003379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2502000124号
山丹马场 版权所有 2016-2025
农民工工资清欠投诉举报电话:189936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