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原创 发布日期: 2016-05-20
一、历代建制沿革
山丹马场历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记载。《五凉志·沿革》载:汉阳大草滩即指古之大马营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南屏祁连,北据胭脂(即焉支山),大马营草滩正处祁连、胭脂两山间。
秦汉之际,大马营草滩为月氏游牧地。西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前177年~前176年),月氏败于匈奴,被迫西迁,匈奴浑邪王占据此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今临洮),经临津关(今青海循化县东刘家峡水库上游)渡黄河,沿青海北部上行穿祁连山,出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转而攻打浑邪王,奔袭千里,将匈奴逐出焉支山。在激战中,杀死匈奴卢侯王、折兰王,俘获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等,并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斩首8960级。汉军亦损失惨重,死者十之六七。是年秋,单于震怒,欲诛杀浑邪王、休屠王。两王恐惧,共谋降汉。因休屠王反悔,浑邪王将其斩杀。合并其部,率众降汉。汉朝遂置牧师苑,牧养官马,大马营草滩始为汉朝官牧之地。东汉光武帝时,汉阳设流马苑,由羽林郎兼领。匈奴被逐出汉阳大草滩后,悲歌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西晋穆帝永和六年(350年),前凉张祚置汉阳县于今马营墩(军马三场西),一带,以守牧地。后张元靓改为祁连郡。
此后200余年间,因政权频繁更迭,战祸连年不断,大马营草滩养马业时兴时废,养马最多时达10万匹。隋文帝于开皇二年(582年),命大将屈突通整肃河西马政,大马营马场得以恢复。炀帝于大业三年(607年)下诏查问河西牧马情况。大业五年六月,炀帝在打败吐谷浑后,出大斗拔谷时,遇大风雪,士卒死者大半,炀帝之姊丽华(北周宣帝之皇后)也被冻死。炀帝在张掖召见了诸郡的四科举人后,到焉支山举行盛会。西域27国王公大臣,"皆令佩金玉,被锦罽",在焚香奏乐的歌舞中,于道左谒见炀帝。又令甘凉士女艳饰纵观,周围数十里,"骑乘填塞",极尽其盛。
唐初以俘获的突厥马2000匹和隋朝战马3000匹交马场孳养繁殖。广德至大中年间,吐蕃曾占据大草滩。
宋神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赵德明遣其子元昊夺甘州、占山丹,大草滩归于西夏。宋代实行茶马制,即设市场换取少数民族马匹。张掖、扁都口设互市(茶马市)。换来的好马充实军需,瘦弱的交马场孳养。
元代时,大马营马场由千户一名负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2年),征西大将军冯胜克复河西后,在草滩边沿挖壕二百里,与民分界。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设陕西、甘肃两个苑马寺,下辖六监二十四苑。甘肃苑马寺下辖的宗水监(下设黑城等四苑)、祁连监(西宁、大通等四苑)、武威监(和西、大川、宁番、洪水四苑,监所设于大马营)、甘泉监(广牧苑等四苑)等,各占有大草滩部分牧地。
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史刘璋命卫都指挥武振修白石崖渠。弘治十七年,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杨一清,奏请重建大马营城堡及大草滩各牧马场的公署(场部)、住房、仓库及马厩。同时招募牧马军人,以补足每场2000名牧夫的员额。此间查明大马营马场有草场133700余顷(合1337万多亩),马4万余匹。
清朝沿袭旧制,在各地设马场。康熙年间,先后有羌民及青海蒙古部族入据大草滩,后被官兵逐出,并在永固筑城防守。
大马营原为守备,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改为游击,增戍兵500人,以守雪山要道。
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拟在西北筹建中央政府直属马场。陕西总督刘於义派原西宁知府黄澍查勘地方。黄澍查得青海摆羊戎、甘州大草滩(大马营草滩)和凉州黄羊川,报请批准后,于上述三地各建马场,甘州大草滩交甘州提标管理防护,由游击一员负责。乾隆十五年(1750年)曾将场部迁至古佛寺(今民乐双树寺),十八年复迁回大马营。
嘉庆七年(1802年),朝廷派人清查养马情况,大马营马场养马17500匹。宣宗道光十八年(1838年)达20000多匹。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九月,谪戍新疆的林则徐被召回京,旋即受命署理陕甘总督。十二月到达甘州后,协助甘肃提督加强防务,并同往马场视察。
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绪年间,因俄博回民暴动,牧场多有战事,赖有官兵死守,虽有得失,终幸保全。
中华民国7年(1918年),甘肃督军张广建在回答陆军部关于马场的查询时说:;甘州大马营,周围五六百里,不论冬夏,新旧牧草用之不尽。"陆军部要求张广建继续清查,着手建场。张遂接收马场,报请委任虞奎武为场长。次年十月,陆军部委任虞为山丹大马营;陆军部甘肃种马牧场"场长。后将海源、马衔山等场并来,改称甘肃军马孳养场。
民国18年(1929年),甘肃督办刘郁芬将甘肃军马孳养场迁至榆中马衔山,大马营马场遂沦为马步芳兄弟的私人牧场。23年,军政部长何应钦奉蒋介石令,筹建甘青牧场,指定大马营为场址,定名为军政部甘肃省合办山丹军牧场。次年1月,任命甘肃省建设厅技正宋涛(蒋介石侄女婿)为场长。后因与马氏兄弟多次交涉不果,无法收回牧场,遂将山丹军牧场暂设于永登松山,大马营为第一分场(实为虚名)。29年,中央政府颁布《十年马政计划》,宋涛才乘机收回大马营马场,派少校课员朱涤新筹建分场,从松山赶来母马1000匹,大马营马场复归中央政府经营。31年(1942年),大马营分场改为山丹军牧场,宋涛为场长,授少将衔。松山分场改为永登军牧场。33年(1944年)5月,马步芳兄弟矛盾日益尖锐,马步青气急之下,将个人经营、仍在场区放牧的马1329匹、牛189头、羊6606只,连同包括皇城滩在内的占地全部呈献中央。
35年(1946年),宋涛离任,永登军牧场场长石庭桂继任场长,升少将衔。同时山丹军牧场改隶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时有伊犁、蒙古、日本及杂种种公母马4999匹,其中种公马480匹,种母马4519匹。另有幼驹及差役马6810匹。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兰州,军牧场内分化为骑兵、畜牧两派,前者企图赶马逃跑,后者主张投诚。终由畜牧派控制局势。9月上旬,石庭桂乘吉普车去武威,被溃逃的军车压死,由副场长李赓明代理场长。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三军到达大马营,山丹军牧场解放。时有官兵605人,养马9763匹,牛59头,羊2305只。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建制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山丹军马场的建制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更,按隶属关系及管理权限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时期:
(一)山丹军牧场时期(1949年9月——1957年2月)
1949年9月21日,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派王果三、王文森接收山丹军牧场。次年1月定名为西北军区后勤军牧部山丹军牧场。场部设于大马营城堡。1月23日,后勤军牧部派来张允义任副场长,苏万华任副政委。2月又派王承先任政委。之后,第三军派来9名干部,加强军牧场领导,进行全面整顿,健全行政机构,建立党团组织,成立场务管理委员会。时有现役军人583人,其中干部65人,战士518人。
1952年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受政务院委托,派乔傋果、陈玉山率甘肃省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武威专署及山丹、民乐、永昌、门源等县代表到山丹军牧场,会同军牧场领导组成15人工作团,解决场界问题。经充分协商,于9月6日签署《山丹军牧场与门源、永昌、民乐、山丹等县牧民放牧协议书》。经政务院批准,从军牧场划出皇城滩、马营沟及黑土洼150多万亩归地方。
1953年,军牧场更名为西北军区司令部第一军马场。1954年8月1日,遵照全军第二届马政工作会议关于各马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决定,全体干部战士集体转业,改供给制为工资制。
1955年,第一军马场更名为总后方勤务部山丹军马场。
(二)国营山丹牧场时期(1957年3月至1961年5月)
1956年9月8日,遵照中央指示,总后勤部决定将山丹军马场交农垦部管理。1957年3月2日,农垦部正式接管,改名为国营山丹牧场,田凤岐任场长,庞建业任党委书记。党政工作接受张掖地委领导,庞建业为地委委员。此后,遵照国务院;要实现口粮、种子、饲料自给有余;的指示精神,开始建立农业和农机队伍,垦荒种地,大办农业。华南和东北农垦局选调百余名农机技术人员到场支援。1958年4月,西藏军区574名军官转业到场。是年,顺利完成41户牧民公私合营。全场首次实现粮油自给,并上缴盈利148万元,受到国务院"农业生产满堂红"奖励。次年受到"农牧业两年满堂红"奖励。1960年,因旱灾严重,马匹大量倒毙,农业歉收,4830名职工离场自谋生计。1959年5月至1960年6月,场区接收兰州、新疆等地灾民、移民、支边青年计10001人。
(三)总后山丹军马场时期(1961年6月至1966年9月)
1961年6月8日,国务院批转总参谋部、农垦部关于将下放给各省、区的军马场收回交总后勤部和农垦部共同经营管理的报告。8月,总后和农垦部组成东北、西北和西南3个工作组,与有关省、区办理移交手续。国营山丹牧场改称总后勤部山丹军马场。任命张俊臣为场长,庞建业为政委。
(四)总后青藏办事处军马局及总后西安办事处军马局时期(1966年10月至1975年12月)
1965年8月,总后勤部为加强对直属军马场的管理,在白城子、大同和青藏办事处各组建一个军马生产管理局。青藏办事处军马局原设青海西宁,1966年迁至山丹军马场于10月1日正式办公,原山丹军马场机关并入军马局,办公地点从大马营南迁一公里至王家庄(现址)。任命庞建业为局长,王品一为政委。山丹军马场原有的6个分场并为3个团级场。新疆伊吾军马场、青海贵南军马场、宁夏贺兰山军马场均归青办军马局管理。
1968年1月,山丹军马四场成立。8月,青藏办事处与西安办事处合并,军马局归西办管理,改称西办军马局。1970年,西办军马局60余名干部转为现役军人。1969至1973年间,军马局还曾组建并管理经营略阳磷肥厂及延安军马场,后奉命交陕西省。
1971年,山丹场区马骡存栏20256匹,为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1973年11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山丹军马场沿祁连山北坡的11条沟约110万亩草场,划为马场与祁连、门源县共牧区,要求二县牧民在共牧中保护马场有关设施。
(五)兰州军区军马总场时期(1976年1月至1986年11月)
1975年10月,总参、总后决定撤销西办军马局,组建兰州军区军马总场。军马总场隶属于兰州军区,具体管理工作由兰州军区后勤部负责。军马总场只管辖山丹各场(厂)。自1976年1月1日起,伊吾、贵南、贺兰山诸场分别移交新疆军区后勤部、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张连城任总场场长,张守法任政委。
1976年,山丹场区出场马骡7935匹,其中无偿支援唐山、天津地震灾区4000匹。这是出场马骡最多的一年。
1980年7月,甘肃省委常委与兰州军区党委常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由马场划出草原18.5万亩,无偿交肃南县永久使用。会后形成纪要。次年2月,中办、国办、军委办以中办发(81)第9号文件予以转发。军区及甘肃省联合工作组还就具体事宜形成草场界线议定书。
1983年,解放军三总部授予军马总场;全军先进马场;称号。
1984年7月,军马新品种;山丹马;通过验收并被正式命名。次年7月和10月,分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时期(1986年12月至2001年8月)
1986年12月4日,兰州军区后勤部命令:兰州军区军马总场改编为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次年10月30日正式改名。刘承先任局长,孟相卿任政委。
1988年8月1日,马场管理局机关办公楼落成。
1989年初,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马场管理局"售油模范"称号。
1993年5月,甘肃省林业厅为马场颁发国有林权证,依法确定马场69.9万亩林地的四至界线。
因兰州军区后勤部改编为兰州军区联勤部,自1999年5月5日起,马场管理局改称为兰州军区联勤部马场管理局。
(七)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时期(2001年9月至今)
2001年9月,山丹马场整体无偿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更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下辖一、二、三、四场及机械厂、化肥厂、电力公司、酒业公司、矿业公司、供销公司、油脂公司、牧业公司等12个二级企业和农牧研究所、中学、医院、兰州干休所、张掖干休所、山丹干休所6个事业单位。罗来虎任总场党委书记、场长。2002年4月,许吉设任总场党委书记、场长。
2004年7月16日,张掖市人民政府驻山丹马场办事处挂牌。
2005年10月,场区进行工商企业改革,对酒业公司(含二车间)及九碗泉酒厂、焉支山酒厂、乌龙液酒厂、兰州医学院焉支山保健酒厂、供销公司、化肥厂、机械厂等7个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成为国有民营企业。场区新增设王家庄、山丹、长山子3个社区管理委员会。
2006年3月30日,山丹马场6所中小学和公安机构分别移交山丹县人民政府和张掖市人民政府管理。
2006年底总场下辖4个农牧场、8个社区、4个事业单位、10个工商(矿)企业
2007年3月29日,李军任总场党委书记、场长。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曾经来场的主要人物
1960年3月,国家移民局局长杨虎臣代表王震部长来场解决一些干部被批斗的问题。
1965年10月9日至19日,总后勤部副部长张令彬来场检查指导工作,召集有关县、社干部解决场群关系问题。
1966年5月,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视察部队途经马场,接见场领导。7月,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来场视察。21日,在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主持下,邱向甘肃省委书记汪锋汇报马场场界等问题,张达志等参加。杨成武途经马场时接见了场领导。
1969年11月,总后勤部副部长张令彬到场检查工作。
1970年7月,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芦南樵来场检查工作。
1974年,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冼恒汉视察河西途中,在一场接见局、场领导。
1979年8月4日,兰州军区政治委员萧华来场视察。
1980年2月19日,甘肃省委书记宋平来场视察工作。8月,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高林来场传达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军区党委常委联席会议精神。11月,甘肃省副省长王秉祥来场处理马场与肃南县界线问题。
1983年8月,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来场视察工作。8月1日至9日,总后勤部军需生产管理部部长张植臣来场主持召开全军马场牛羊品种改良、提高经济效益座谈会。
1984年8月27日至31日,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长钱锡候和兰后部长孙洪珍来场检查工作。同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屺阳来场检查指导工作。
1986年5月17日,总后勤部副部长宗顺留来场检查工作。11月18日,兰后部长孙洪珍来场检查工作。
1987年4月,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政治委员李宣化由兰后部长孙洪珍、副部长王明清陪同,来场视察。6月23日至7月8日,总后副部长胥光义、兰后副部长王明清率联合工作组,在场区进行调查研究。8月24日,中共中央代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赵先顺、李宣化及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的陪同下,视察马场。
1988年5月7日至8日,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由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董占林、兰后部长孙洪珍陪同来场视察。洪学智为马场题词:;办好马场,服务国防。;
1989年9月10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道义等由张掖地区行署专员周明辉陪同,到马场林区考察。11月,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王茂润来场检查工作。
12月6日,马场管理局召开建场40周年庆祝大会,兰后部长孙洪珍、政治委员王永林等到会祝贺。
1990年6月25日兰州军区司令员傅全有、参谋长迟云秀由兰后副部长周建华陪同来场视察。7月25日,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宫永丰来场视察。8月16日甘肃省副省长张吾乐由张掖地区行署专员周明辉陪同到场检查工作。8月25日,由加拿大农业生物系统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波姆博士、丹麦皇家农牧大学教授雅可布逊和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颜济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董玉琛研究员等15人组成的联合考察团到场考察。
1991年11月4日,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超来场视察。
1992年1月30日,兰后副部长陈秀带领慰问团慰问马场职工。4月19日,总后副部长周开迪来场慰问并视察工作。
1993年4月25日,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精松、参谋长钱树根等来场视察工作。刘精松为马场题词:;开拓创新,骏马腾飞。;
1994年4月12日至13日,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超来场视察。4月28日至29日,兰州军区副政委王茂润来场视察。8月20日至21日,兰州军区政委曹芃生来场视察。8月10日至11日,兰后部长陈秀来场检查工作。
1994年8月14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来场视察。8月26 日,甘肃省省长张吾乐来场视察。
1995年8月4日,甘肃省委副书记孙英来场检查指导工作。11月12日至14日,兰后政治委员陈燕勤来场检查工作。
1996 年6月,甘肃省副省长崔正华来场检查工作。8月11日,兰州军区政治委员温宗仁来场视察。
1997年11月,兰后政治委员骆永立率工作组来场进行调查研究,确定马场农牧工业改革的总体目标。
1998 年9月22日,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詹忠富在张掖出席军区人武部工作会议后途经马场,视察工作。
1999年8月1日,马场管理局召开建场50周年庆祝大会,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秀、兰后部长樊根深及省、地有关部门领导到会祝贺。
2001年9月11日,中牧集团总经理区仲生、党委书记李根茂,兰州军区联勤部政治部副主任黄富强及中牧集团、下属二级公司经理在马场参加山丹马场总场新老班子交接大会。
2004年7月16日,山丹马场总场举办旅游文化节暨2004"丹马杯"赛马大会开幕式,全国军队企业移交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张楠,中牧集团党委书记俞明康及甘肃省、友邻市县领导到会祝贺。
2004年7月22日,甘肃省委副书记马西林视察山丹马场。
2006年7月17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刘身利、副总经理兼中牧集团总经理毛振家赴场参加丹马油脂公司年产5万吨精炼食用植物油竣工剪彩仪式,并视察山丹马场。
网址: www.shandanjmc.com
地址: 中国甘肃山丹大马营
陇ICP备17003379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2502000124号
山丹马场 版权所有 2016-2025
农民工工资清欠投诉举报电话:189936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