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原创 发布日期: 2016-10-10
山丹马场历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记载。《五凉志-沿革》载:汉阳大草滩即指古之大马营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南屏祁连,北据胭脂(即焉支山),大马营草滩正处祁连、胭脂两山间。
秦汉之际,大马营草滩为月氏游牧地。西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前177年~前176年),月氏败于匈奴,被迫西迁,匈奴浑邪王占据此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今临洮),经临津关(今青海循化县东刘家峡水库上游)渡黄河,沿青海北部上行穿祁连山,出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转而攻打浑邪王,奔袭千里,将匈奴逐出焉支山。在激战中,杀死匈奴卢侯王、折兰王,俘获浑邪王之子及相国、都尉等,并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斩首8960级。汉军亦损失惨重,死者十之六七。是年秋,单于震怒,欲诛杀浑邪王、休屠王。两王恐惧,共谋降汉。因休屠王反悔,浑邪王将其斩杀。合并其部,率众降汉。汉朝遂置牧师苑,牧养官马,大马营草滩始为汉朝官牧之地。东汉光武帝时,汉阳设流马苑,由羽林郎兼领。匈奴被逐出汉阳大草滩后,悲歌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西晋穆帝永和六年(350年),前凉张祚置汉阳县于今马营墩(军马三场西),一带,以守牧地。后张元靓改为祁连郡。
此后200余年间,因政权频繁更迭,战祸连年不断,大马营草滩养马业时兴时废,养马最多时达10万匹。隋文帝于开皇二年(582年),命大将屈突通整肃河西马政,大马营马场得以恢复。炀帝于大业三年(607年)下诏查问河西牧马情况。大业五年六月,炀帝在打败吐谷浑后,出大斗拔谷时,遇大风雪,士卒死者大半,炀帝之姊丽华(北周宣帝之皇后)也被冻死。炀帝在张掖召见了诸郡的四科举人后,到焉支山举行盛会。西域27国王公大臣,“皆令佩金玉,被锦罽”,在焚香奏乐的歌舞中,于道左谒见炀帝。又令甘凉士女艳饰纵观,周围数十里,"骑乘填塞",极尽其盛。
唐初以俘获的突厥马2000匹和隋朝战马3000匹交马场孳养繁殖。广德至大中年间,吐蕃曾占据大草滩。
宋神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赵德明遣其子元昊夺甘州、占山丹,大草滩归于西夏。宋代实行茶马制,即设市场换取少数民族马匹。张掖、扁都口设互市(茶马市)。换来的好马充实军需,瘦弱的交马场孳养。
元代时,大马营马场由千户一名负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2年),征西大将军冯胜克复河西后,在草滩边沿挖壕二百里,与民分界。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设陕西、甘肃两个苑马寺,下辖六监二十四苑。甘肃苑马寺下辖的宗水监(下设黑城等四苑)、祁连监(西宁、大通等四苑)、武威监(和西、大川、宁番、洪水四苑,监所设于大马营)、甘泉监(广牧苑等四苑)等,各占有大草滩部分牧地。
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史刘璋命卫都指挥武振修白石崖渠。弘治十七年,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杨一清,奏请重建大马营城堡及大草滩各牧马场的公署(场部)、住房、仓库及马厩。同时招募牧马军人,以补足每场2000名牧夫的员额。此间查明大马营马场有草场133700余顷(合1337万多亩),马4万余匹。
清朝沿袭旧制,在各地设马场。康熙年间,先后有羌民及青海蒙古部族入据大草滩,后被官兵逐出,并在永固筑城防守。
大马营原为守备,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改为游击,增戍兵500人,以守雪山要道。
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拟在西北筹建中央政府直属马场。陕西总督刘於义派原西宁知府黄澍查勘地方。黄澍查得青海摆羊戎、甘州大草滩(大马营草滩)和凉州黄羊川,报请批准后,于上述三地各建马场,甘州大草滩交甘州提标管理防护,由游击一员负责。乾隆十五年(1750年)曾将场部迁至古佛寺(今民乐双树寺),十八年复迁回大马营。
嘉庆七年(1802年),朝廷派人清查养马情况,大马营马场养马17500匹。宣宗道光十八年(1838年)达20000多匹。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九月,谪戍新疆的林则徐被召回京,旋即受命署理陕甘总督。十二月到达甘州后,协助甘肃提督加强防务,并同往马场视察。
穆宗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绪年间,因俄博回民暴动,牧场多有战事,赖有官兵死守,虽有得失,终幸保全。
中华民国7年(1918年),甘肃督军张广建在回答陆军部关于马场的查询时说:"甘州大马营,周围五六百里,不论冬夏,新旧牧草用之不尽。"陆军部要求张广建继续清查,着手建场。张遂接收马场,报请委任虞奎武为场长。次年十月,陆军部委任虞为山丹大马营"陆军部甘肃种马牧场"场长。后将海源、马衔山等场并来,改称甘肃军马孳养场。
民国18年(1929年),甘肃督办刘郁芬将甘肃军马孳养场迁至榆中马衔山,大马营马场遂沦为马步芳兄弟的私人牧场。23年,军政部长何应钦奉蒋介石令,筹建甘青牧场,指定大马营为场址,定名为军政部甘肃省合办山丹军牧场。次年1月,任命甘肃省建设厅技正宋涛(蒋介石侄女婿)为场长。后因与马氏兄弟多次交涉不果,无法收回牧场,遂将山丹军牧场暂设于永登松山,大马营为第一分场(实为虚名)。29年,中央政府颁布《十年马政计划》,宋涛才乘机收回大马营马场,派少校课员朱涤新筹建分场,从松山赶来母马1000匹,大马营马场复归中央政府经营。31年(1942年),大马营分场改为山丹军牧场,宋涛为场长,授少将衔。松山分场改为永登军牧场。33年(1944年)5月,马步芳兄弟矛盾日益尖锐,马步青气急之下,将个人经营、仍在场区放牧的马1329匹、牛189头、羊6606只,连同包括皇城滩在内的占地全部呈献中央。
35年(1946年),宋涛离任,永登军牧场场长石庭桂继任场长,升少将衔。同时山丹军牧场改隶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时有伊犁、蒙古、日本及杂种种公母马4999匹,其中种公马480匹,种母马4519匹。另有幼驹及差役马6810匹。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兰州,军牧场内分化为骑兵、畜牧两派,前者企图赶马逃跑,后者主张投诚。终由畜牧派控制局势。9月上旬,石庭桂乘吉普车去武威,被溃逃的军车压死,由副场长李赓明代理场长。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三军到达大马营,山丹军牧场解放。时有官兵605人,养马9763匹,牛59头,羊2305只。
网址: www.shandanjmc.com
地址: 中国甘肃山丹大马营
陇ICP备17003379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2502000124号
山丹马场 版权所有 2016-2025
农民工工资清欠投诉举报电话:18993631538